德阳 |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13 09:26:06 浏览:
    (四川新闻网记者 陈淋)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的试验田,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先行区。2018年,自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以来,德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促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德阳创客·科技金融活动

        

德阳绵竹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德阳半决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最富创新因子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目前,德阳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7家,位列全省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773家。数据背后,作为企业创新的“参谋员”、“导航员”、“护航员”、“勤务员”的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发挥了哪些作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王丽玮介绍,成立25年来,中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在服务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有技术、缺资金,找生产力促进中心;有资金、缺技术,找生产力促进中心;有资金、有技术、缺人才,找生产力促进中心;有资金、有技术、需要知识信息,找生产力促进中心”,当前已成为德阳科创企业的共识。

    谈及今年重点工作,王丽玮表示,中心将继续加强自身队伍素质建设,对业务的服务能力要更加专业化。同时,推进孵化载体提档升级工作,推进德阳市“科创贷”工作的落地。

    发挥科技智囊作用,当好创新“参谋员”

    近年来,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紧盯“高”“新”二字,着力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产业链条,推进孵化载体在孵化项目上突出产业特色。目前,我市已拥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4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拥有大众创业特色众创空间13家。

    成立于2019年的四川绵竹高发投资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四川省科技孵化服务载体联盟理事单位,这里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拥有可自主支配孵化面积10198.92㎡,为在孵企业提供了研发经营、检验检测、政策解读、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多项服务。在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指导下,孵化器2021年孵化企业中,四川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绵竹市莫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明康善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四川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已经认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绵竹耀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库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参谋员”,又是如何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王丽玮介绍,围绕各县(市、区)产业分布特点,中心逐步引导调整孵化项目主体布局,使孵化项目与当地产业特色衔接。集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帮助创业企业缩减创新投入,缩短创新进程。实现孵化载体在孵化项目的产业特色上“一主多辅”。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培训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归集培训

    发挥科技生力军作用,当好创新“导航员”

    “双创”这棵大树在德阳根深叶茂,离不开中心对企业初创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策的吸引和市场的撬动。在“双创”工作中,中心当好“导航员”,采用1+N模式,打造“德阳创客”特色双创品牌,举办了“德阳创客·创业德阳”大赛、“德阳创客·科技金融”、“创客中国”等一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各部门协调推进活动开展的联动机制。

    为了扩大“德阳创客”的品牌效益,中心积极推荐在各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优质项目和团队,去参加国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在德阳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办公的四川汉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载运工具自主导航和运行安全专业领域高新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推广。2017年,在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指导下,该公司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四川赛区第一名,全国总决赛获得优秀企业奖,获得60万科技经费支持。2022年,公司又获得四川省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天府科创贷”支持,由中国银行广汉支行授信1000万元。截至目前,公司获得累计支持经费达到973万,其中项目资金237万,人才资金376万。

    四川汉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并非个例,多年来,多家企业在中心的推荐下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崭露头角,为企业发展壮大赢得更多政策、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支持。

    服务企业不松劲,当好创新“护航员”

    中心一项重要职责是做好德阳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在这项工作中,中心坚持以服务企业为核心,为保障技术交易中企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技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据统计,2021年德阳市共登记技术合同312项,完成合同成交总额16.76亿元,同比增长52.4%;其中技术交易额10.7 亿元,同比增长79.2%。

    为了做好企业创新“护航员”,中心还积极推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工作。据统计,2019年度390户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同比增长24.2%;2020年度432户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同比增长10.77%;2020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总额193741.24万元。

    为培育和发展德阳市科技型企业队伍,帮助全市企业解读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中心多次组织区(市、县)和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和项目申报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

    促进科技金融高效融合,当好创新“勤务员”

    只有加大科技与金融相融合,才能推动企业更好地加入产业链条中。当前,德阳市积极寻找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金融模式,创新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中心通过科技金融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德阳市金融局、德阳发展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长城华西银行德阳高新科技支行等合作,加强与市内外金融机构交流,争取为德阳市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同时,中心还组织德阳市科技企业与相关机构的融资对接,努力促成融资成果,积极探索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并做好“天府科创贷”等政策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担保(保险)+财政+银行”模式,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围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工作,中心努力探索 “风险分担”、 “成本分担”的“双分担”模式,设立了“德阳科创贷”,切实解决了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逐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德阳天使创客俱乐部、各类孵化载体开展投融资活动,为德阳创客提供融资渠道。推进科技支行建设,鼓励银行与各类投融资机构加强合作,根据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优化授信模式和金融产品。

    据统计,2021年,德阳科技高新支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0280万元,累计共为121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872325万元;支持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等双创载体建设授信户数17户,授信金额3.8亿元,贷款户数10户,贷款余额2.55亿元;支持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创业创新,授信户数4208户,授信金额8.42亿元,贷款户数2643户,贷款余额4.32亿元;发放商标贷10013.6万元,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5127万元。为四川良木道门窗型材有限公司等57家企业争取天府科创贷资金19964.4524万元。

    王丽玮表示,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将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增强科技创新发展动力活力为目标,全力升级企业服务,为德阳“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图片来自德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